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體育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總工會、共青團、婦聯:
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進實施《“十三五”全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規劃》《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素養水平,決定2018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健康中國行——科學健身主題宣傳活動。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動時間和主題
活動時間為2018年4月至11月。活動主題為“科學健身”。結合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健康素養66條、三減三健、陽光體育、職工體育、婦女健身、自救互救等內容,依托各地健康促進和全民健身特色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和科學健身活動。
二、活動組織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作為活動主辦單位。建立部委聯合、部門協同、資源共享、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具體負責組織協調。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聯合組建年度活動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管理工作。體育部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創新全民健身體制機制。教育部門加強學校科學健身工作,組織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等活動。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各類職工協會、單項協會的作用,積極推廣廣播體操、工間操,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各項體育健身和比賽活動。團組織廣泛動員青年志愿者參與科學健身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青少年中倡導樹立科學健身理念。婦聯組織開展婦女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健身活動,加強婦女健身品牌建設,推動婦女健身活動蓬勃發展。
各省份衛生計生部門與體育部門牽頭,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共同負責本地區相關活動的開展。
三、活動內容
(一)國家級。
1.舉行現場啟動活動。
2.制訂核心信息。結合健康促進與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工作和健康促進與教育資源庫建設工程,整合國家體育總局科學健身指導專家庫,組建科學健身健康教育專家分委會。發揮專家技術指導作用,制訂科學健身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規范宣傳要點。
3.設計傳播材料。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中國行”和國家體育總局科學健身指導工作經驗和相關成果,圍繞核心信息,針對公眾的認識誤區和常見問題,設計、制作科學健身健康教育傳播材料,供各地、各機構開展相關活動使用。
4.組織宣貫巡講。圍繞活動主題,組織專家赴各省開展宣貫巡講活動。國家體育總局組建“科學健身”巡講專家團隊并設計課程,推出科學健身的好方法和典型人物事跡。
5.開展重點宣教活動。密切結合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科學健身需求,利用節日、紀念日等重要節點,發揮健康文化書屋的平臺作用,深入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社區和農村,針對兒童青少年、婦女、中老年人和職業群體、殘疾人、流動人口、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開展全國聯動的健康中國行主題宣傳和健康科普活動。
6.組織媒體報道。選擇工作基礎較好、積極性較高的省份進行深入采訪報道。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宣傳各地在健康促進與教育領域的經驗亮點,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7.開展評估和總結。年底對活動進行評估,及時總結推廣健康促進和體醫融合的有效做法和經驗。根據2018年各省份上報的活動方案、時間進度表、主要亮點活動、階段性總結、年終報告和活動視頻材料、媒體報道情況等,推選年度活動典型,在全國范圍宣傳推廣。
(二)各地。
1.制定活動方案。各地圍繞活動主題,結合本地工作特色和亮點,衛生計生部門與體育部門牽頭,各部門明確分工、整合平臺、融合資源、組建團隊,共同制定并實施本省份活動方案。
2.開發傳播材料。圍繞科學健身核心信息,結合本地特色,開發各類相關健康傳播材料,體育部門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和資料素材。
3.開展現場活動。依托體育部門全民健身品牌活動,結合健康素養促進行動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項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民營養計劃等重點工作,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5月4日)、防災減災日(5月12日)、國際兒童節(6月1日)、國際奧林匹克日(6月23日)、全民健身日(8月8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9月1日)、重陽節(10月17日)以及各類重點慢性疾病宣傳日、全民營養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要節點,組織形式多樣的現場活動。
4.創新地方實踐。以科學健身主題為切口,以提高居民健康素養為目標,結合健康促進縣(區)建設,動員本地區衛生計生、體育、教育部門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因地制宜開展健康中國行活動。加大對貧困地區開展活動的支持和指導力度,并將貧困地區健康生活方式三年行動計劃作為健康中國行的重點內容,組織鄉村醫生、計生專干等基層衛生計生人員,進村入戶,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
5.組織媒體宣傳。積極爭取本省份宣傳工作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的支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等健康素養知識與技能,深入報道活動情況。
6.總結經驗亮點。認真總結本地區活動開展的有效做法和經驗,從制度建設、健康環境和社會氛圍營造、健康素養水平提升等方面,打造有代表性的地區“名片”,做好年度活動典型相關材料報送展示。
四、其他事項
請各省份于2018年5月11日前將省級活動方案及聯系人名單分別報送至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活動開展過程中注意做好記錄,活動開始后每季度最后一個工作日前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媒體宣傳稿件、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等。國家級活動管理辦公室定期匯總通報全國進展情況,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聯系人:李婷、姜玉冰、姜雯
聯系電話:010-68791549、68791523
電子郵箱:xcsjkcjc@nhfpc.gov.cn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聯系人:張藝冉
聯系電話:010-87182344
電子郵箱:qts@sport.gov.cn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聯系人:徼曉菲、靳雪征
聯系電話:010-64260433
電子郵箱:jkzgx2013@163.com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聯系人:王富百慧、李然
聯系電話:010-87182616
電子郵箱:kxjszgx2018@126.com
附件:科學健身核心信息
(代章)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 全國總工會辦公廳
共青團中央辦公廳 全國婦聯辦公廳
2018年4月2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附件
科學健身核心信息
一、科學健身有原則,牢記要點是關鍵
科學健身應該進行全面的體質評估,選擇安全有效的健身運動,遵從循序漸進的健身計劃,參加多種形式的運動項目,全面發展運動能力,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堅持經常鍛煉身體。科學健身的鍛煉計劃要點主要包括: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和每次運動時間。
二、科學健身可以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科學健身應將身體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注意與全面的營養、充分的休息和安全的環境相輔相成,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
三、運動有益健康、降低疾病風險
科學健身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強健肌肉骨骼,有助于保持健康體重,降低疾病風險、提高生命活力、促進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四、久坐傷身,動則有益
減少靜坐的時間,鼓勵隨時隨地、各種形式的身體活動,每小時起來動一動,日常身體活動是健康的基石。
五、運動風險評估可以提升運動安全
運動前應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篩查生理指標,進行體質測定,全面評估身體狀態,減少運動風險。
六、運動環節要完整,運動方式要多樣
一次完整的運動應當包括準備活動、正式運動、整理活動,這三個環節不可或缺,一周運動健身應當包括有氧運動、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這三種方式不可偏廢。
七、兒童和青少年應當培養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
推薦兒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計至少1小時中等強度及以上的運動,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鼓勵大強度的運動;青少年應當每周參加至少3次有助于強健骨骼和肌肉的運動。
八、成人運動要保證一定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
推薦每周運動不少于3次;進行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累計至少75分鐘較大強度的有氧運動也能達到運動量;同等量的中等和較大強度有氧運動的相結合的運動也能滿足日常身體活動量,每次有氧運動時間應當不少于10分鐘,每周至少有2天進行所有主要肌群參與的抗阻力量練習。
九、老年人量力而行、保持適當身體活動水平
老年人應當從事與自身體質相適應的運動,在重視有氧運動的同時,重視肌肉力量練習,適當進行平衡能力鍛煉,強健肌肉、骨骼,預防跌倒。
十、特殊人群應當在專業指導下運動
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孕婦、慢病患者、殘疾人等)應當在醫生和運動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備案號: 蘇ICP備10210101號-1 版權所有:江蘇省營養學會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東寶路8號1棟916室 郵編:210036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京 SEO
工作咨詢18136854208 公共營養師18912966166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備案號: 蘇ICP備10210101號-1 版權所有:江蘇省營養學會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東寶路8號1棟916室 郵編:210036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京 SEO
工作咨詢18136854208 公共營養師18912966166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