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筷和分餐對家人的好處
分餐和共食是相對的。分餐是指由家人/廚師或服務人員,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盤或碗中,每一個就餐者一份、獨自享用。
在家吃飯,一家人圍坐一桌,分享共同的菜食,同一份味道,你一筷、我一勺,不分彼此。這種飲食方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構成了傳統意義上的親密和情感交流。但是這種“不分彼此”的合餐,卻存在著細菌與病毒傳播的飲食安全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唾液可傳播甲肝、禽流感、腸道病毒(諾如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我國是胃癌等腸胃疾病高發病率國家之一,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也與我們的飲食方式有關。一些傳染性疾病,或直接或間接大都與“吃”相關,通過食物或飲食方式,相互傳播導致疾病流行。例如感染者的雙手傳遞接觸的用品(水/食物),唾液/分泌物污染用品(筷子、碗、杯子等),以及近距離的呼吸/飛沫傳播等。
除了保障飲食衛生、預防經口傳播疾病,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分餐的好處還有很多:
一是更加量化,一盤一碗,把握份量,知道多少量是適合自己,避免過多過少;合理膳食、規律有恒,日積月累,有效預防和延緩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二是更加形象化,食物是否多樣,飯菜比例是否恰當,葷素是否均衡,長期堅持,我的餐盤我做主,自律的合理膳食更容易。
三是更加有責任感,我的餐盤應自負其責,吃光所給,避免浪費,珍惜食物的責任心更強。
分餐讓身體和心理空間都安靜和自由,少了很多的伸手交集、餐具的碰撞,當然也成就了互不侵染,對養成定量搭配、衛生習慣和不浪費等優點有明顯優勢。 分餐制對兒童和學生的優點更為明顯,按需配置、定量進食,保證營養平衡和生長發育良好。特別是對于幼童或小學生,學習認識食物、熟悉量化膳食,保障營養充足,更有助于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
2、公筷分餐——新習慣如何養成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分餐制也是中華民族的飲食傳統,而非西餐所獨有。我國分餐制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至遠古時期。早在周秦漢晉時代,就已實行分餐制了。從電視劇和書籍來看,一人一案的宴飲場景,即便只有兩人,也是分案而食,我們都有印象。所以,這個公筷和分餐的習慣,每個人都應該實踐起來。
在家吃飯,公勺公筷用起來
在家也要分清“你我”。分餐是最優先提倡的,家里的當日掌廚人,根據家庭成員成人和兒童的體重和活動強度,大體學習和了解一餐食量和膳食結構優劣,合理搭配主食和菜肴,定量分配安排給每一個家庭成員。如果目前較難,可以菜肴上桌,每個菜肴放一雙筷子或勺子,使用公勺公筷夾菜盛湯,以減少相互之間飯菜、手、唾液等的接觸;
家有兒童,最好采用分餐。從小養成一人一份的好習慣,量化膳食、平衡膳食,保障營養充足和孩子成長。
當家有病人,特別是有傳染性的生病期間,應絕對一人一份,分餐吃飯,禁止相互夾菜和共用碗筷。
從每個家庭開始,改變在家用餐習慣、樹立文明用餐新風。
餐館吃飯,分餐份餐
餐館就餐,多人圍桌聚餐,互相夾菜,唇沫接觸,也凸顯出更多飲食衛生問題。在外就餐或聚餐,份餐最好,這樣量入為出、簡單明了,不會吃多也不浪費食物。也可以實行公筷公勺,把吃飯當做一種自律自主膳食行為,去培養去感化,杜絕同器具分享,杜絕混吃、夾菜、共碗、共勺。
同學朋友在外吃飯,分餐約束大吃大喝、減少鋪張浪費,促進良好社會風氣轉變,環境和諧相處,更是衛生和社會文明體現。任何一種行為的改變,都會產生一種以上的效果。一個家庭分餐,一個群體分餐,一定會帶來社會群體大的改變,進而把行為變成習慣,變為健康文化去傳承。
3、公共餐飲 做促進新飲食文明的先鋒
在學校、托幼機構、機構食堂都已經實行了分餐或份飯的制度。每人一份,定量定標,自己飯盒自己吃,為全社會的分餐制邁進提供了樣板。還有的是自助餐形式,一人一盤、自助選擇,也是一種形式的分餐方式,都值得提倡。
公共餐飲業可以根據自身業態情況,采用適合的分餐方式,例如實行份餐購買服務、聚餐實施服務員分餐制、會議用餐采用自助餐形式、快餐和外賣送餐實行一人一份用餐方式等多種舉措。公共餐飲應該積極推動文明餐桌,首先保證餐桌上備有公筷公勺,同時也要積極推動分餐或份餐。服務員在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都可以。當然我們還有一些烹飪或食用方法,也需要有所改變。例如現在有一人份的火鍋、涮鍋,就是分餐方式的一種新啟發。分餐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細菌病毒傳播,還能更好的控制食物攝入量,避免營養過剩及食物浪費。
無論是學校還是單位食堂,都應當是率先實施分餐或份餐制的先鋒,按科學的飲食原則進行合理搭配,不僅能夠培養人們健康的飲食習慣,還可以減少食物浪費和疾病傳播,推動合理膳食行動的落地,一舉多得。
飲食文化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當地居民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從來都是在不斷變革中發展進步的。疫情給我們一次次敲響警鐘,在全社會推行分餐就餐方式已經勢在必行,且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改變。無論如何,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偏執追求飲食味道、大吃大喝、聚集喧鬧以及飲食炫耀的大吃大喝時代已經過去。一個珍惜食物、合理飲食、營養健康、進步文明的新時代已經啟動,讓我們從分餐和公筷做起,小小改變,撬動社會飲食文明。
(作者:楊月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教授)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備案號: 蘇ICP備10210101號-1 版權所有:江蘇省營養學會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東寶路8號1棟916室 郵編:210036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京 SEO
工作咨詢18136854208 公共營養師18912966166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備案號: 蘇ICP備10210101號-1 版權所有:江蘇省營養學會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東寶路8號1棟916室 郵編:210036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京 SEO
工作咨詢18136854208 公共營養師18912966166

微信公眾號